热点资讯
科学家发现昆虫冬眠奥秘 滞育研究获新突破
2025-08-01 22:53  浏览:91

  2025年5月30日,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詹帅研究团队在《Science》期刊发表重要研究成果。该研究首次发现核心生物钟基因Cycle是调控家蚕滞育变异的关键基因,揭示了家蚕生活史多样性形成的遗传基础。这项研究为理解昆虫季节性适应机制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昆虫为适应不同环境条件,发展出多种生存策略。滞育作为重要的季节性适应策略,帮助昆虫应对不利环境条件。家蚕因其丰富的遗传资源和明确的化性表型,成为研究滞育变异的理想模型。研究人员发现,家蚕Cycle基因通过可变剪接产生三种亚型,其中C亚型的变异与非滞育品系密切相关。

  研究团队通过基因编辑、生理生化实验等方法证实,CYC-C亚型通过GABAergic-Corazonin-DH通路调控滞育。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调控机制在鳞翅目昆虫中普遍存在,并在亚洲玉米螟中得到验证。该研究不仅揭示了生物钟基因在昆虫季节性适应中的重要作用,还为害虫防治和资源昆虫利用提供了新思路。

  这项研究由詹帅研究员团队联合安徽农业大学、江苏科技大学共同完成。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中国科学院等项目的资助。相关成果为深入理解昆虫适应性演化机制开辟了新途径。

  科学家首次复原丹尼索瓦人面部特征

  丹尼索瓦人长什么样?这个问题困扰了科学家多年。2010年,科学家在西伯利亚洞穴中发现了一节指骨,从中提取出独特的古人类DNA,首次确认了丹尼索瓦人的存在。但由于缺乏完整的颅骨化石,这个神秘的人类族群一直像"幽灵"般难以捉摸。转机出现在202...

  原理|2025-06-20 10:17

  中国科学家破解无定形碳导热异常之谜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程科学学院的研究团队在无定形碳材料的热导率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吴恒安教授团队与朱银波副教授、马浩特任教授合作,通过大规模分子动力学模拟和声子热输运分析,系统研究了无定形金刚石/石墨混合杂化碳(a-DG)的相变规律及其热...

  滚动播报|2025-06-17 08:00

  "科学家探索粒子与深空奥秘 突破认知极限"

  今年是欧洲空间局(ESA)成立50周年。十年来,ESA与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通过紧密合作,在深空探测和粒子研究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两大机构的强强联合不仅拓展了人类对宇宙的认知,也巩固了欧洲在全球科技创新中的领先地位。双方在宇宙测绘、...

  滚动播报|2025-06-16 20:12

  科学家成功破译复杂疾病基因密码

  美国西北大学研究团队近日开发出一项突破性的计算工具TWAVE,该技术能够从有限的基因表达数据中提取关键信息,识别多种复杂疾病背后的多基因组合。这项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创新成果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为精准医学和药物研发提供了新的技术...

  滚动播报|2025-06-16 19:48

  "科学家创纪录!实验室实现最短硬X射线激光脉冲"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领导的国际研究团队在《自然》杂志发表了一项突破性成果。他们首次在硬X射线领域观测到强激光现象,并成功生成目前世界上最短的硬X射线脉冲,持续时间短于100阿秒(1阿秒为千亿亿分之一秒)。这项研究为量子X射线光学开辟了...

  环球网资讯|2025-06-16 13:00

  科学家首次捕捉到神秘宇宙偏振微波信号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和芝加哥大学的研究团队近期取得了一项重要突破。他们利用安装在智利安第斯山脉高处的CLASS地基望远镜,成功捕捉到了来自宇宙早期的偏振微波信号。这项研究成果发表在《天体物理学杂志》上,首次实现了在地面设备上观测到原本只能...

  环球网资讯|2025-06-16 12:48

  改写后的标题:猴子通过脑机接口"看见"虚拟物体 科学家实现新突破

  Neuralink公司近日公布了一项突破性进展,其研发的脑机接口设备"Blindsight"成功让一只猴子感知到现实中不存在的物体。这项技术旨在模拟眼睛功能,通过刺激大脑视觉区域产生视觉信号。测试结果显示,猴子在三分之二以上的时间里都能准确...

  财联社|2025-06-16 12:36

  67年前科学家大胆预言成真 "怕水"材料成功实现水下应用

  1958年,美国化学家Ronald Breslow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假说:维生素B1能在水中生成一种名为卡宾的活性分子。这一观点直接挑战了当时化学界的普遍认知,因为卡宾被认为与水不相容,具有极高的反应活性和极短的寿命。直到今年,科学家们才通过...

  返朴|2025-06-15 16:33

  闪电击中产生神秘伽马射线,科学家首次捕捉震撼瞬间

  日本科学家近期取得了一项重大突破,首次观测到闪电相互碰撞时产生的强烈伽马射线闪。这项研究由大阪大学团队主导,他们在石川县金泽市通过先进的多传感器系统,成功捕捉到了这一罕见现象的光学信号、射频辐射和高能辐射数据。研究团队发现,当两条闪电路径在...

  IT之家|2025-06-13 20:10

  80后科学家每天狂吃2000颗蓝莓,研究结果令人震惊

  在武汉郊外的湖北省农科院果茶所蓝莓试验基地,有一位特殊的"蓝莓品鉴师"——80后科学家杨夫臣。每到蓝莓成熟季节,他每天都要品尝2000多颗蓝莓,这项工作看似轻松,实则充满挑战。杨夫臣所在的试验园种植着来自全球的2000多个蓝莓品种。为了准确...

  滚动播报|2025-06-13 10:40

  "海南文昌极星陨石馆:触摸天外来客的奥秘"

  近日,海南文昌极星陨石博物馆迎来众多游客参观。该博物馆以"陨石科学+航天探索"为主题,展出了400多件珍贵陨石标本,为游客提供了一个近距离了解宇宙奥秘的独特机会。展品中包括海南陨石盏状雷公墨、新疆目击石陨石等特色标本,特别是镇馆之宝新疆火焰...

  环球网资讯|2025-06-12 22:50

  "科学家突破技术瓶颈 机器手首次实现动态抓取"

  近日,北京大学联合多家科研机构在机器人触觉感知领域取得重要突破。由北京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北京大学武汉人工智能研究院等机构组成的团队成功研发出具备高分辨率触觉感知能力的机器人手F-TAC Hand,相关成果发表在《自然·机器智能》期刊上。这...

  滚动播报|2025-06-11 22:24

  本信息来自互联网,不代表导读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frfey.com/news/72133/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