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鲁特,3月20日(新华社)——在黎巴嫩首都贝鲁特南部的Shatila难民营,一群叙利亚妇女围坐在一起,忙着刺绣。他们如此专注于工作,甚至访客的到来也没有分散他们的注意力。
44岁的Zeinab Al Mokdad是三个孩子的母亲,是该组织的主管。在另一个房间里,她向新华社展示了刺绣成品,包括书签、包、娃娃、衣服和枕头,这些刺绣需要3个小时到15天的时间才能完成。
“刺绣是叙利亚的传统工艺。这里的刺绣产品都是我们自己设计的,”莫克达德自豪地说。
这座难民营建于1949年,用来安置因第一次阿以战争而流离失所的巴勒斯坦人。巴勒斯坦人从在空地上搭起简单的帐篷开始,逐渐在营地里建造房屋,形成了一个紧密联系的社区。
自2011年叙利亚内战爆发以来,数以万计的叙利亚人逃往黎巴嫩。他们中的许多人,包括穆克达德,都在沙提拉定居下来。
由于叙利亚人在黎巴嫩的就业机会有限,许多人不得不打零工。作为一名女性,穆克达德大部分时间都在家里做家务,同时在远离家乡的陌生环境中遭受战争的创伤。
2021年,她接触到一个名为Alsama的组织,Alsama在阿拉伯语中的意思是天空。该组织为难民妇女提供了通过刺绣赚钱养家的机会。他们可以在家里工作,在做家务的间隙完成。
对Mokdad来说,这份工作不仅带来了收入,还让她认识了更多处境相似的女性。
穆克达德说:“绣工们在工作时与同行分享她们的经历,在亲密的交流中相互安慰。”
很快,穆克达德被提升为小组经理。在她的领导下,已有20多名女性加入了这个团队,其中大部分是叙利亚人。穆克达德计划在未来召集50人。
30岁的阿哈德·霍兰是五个孩子的母亲。她认为自己不是一名工人,而是这个充满爱的家庭的一员。
此外,带着薪水回家大大提高了她的信心和在家庭中的地位,霍兰告诉新华社。
霍兰的梦想是成为一名著名的设计师,创造出受欢迎的刺绣作品,改善绣工的生活条件,让更多人了解叙利亚的传统工艺。
15岁的伊斯拉·阿尔·卡斯穆(Esraa Al Kassmoo)是该组织最年轻的成员,也是唯一的翻译。当她的家人从叙利亚阿勒颇搬到黎巴嫩时,她只有四岁。
在沙提拉长大的卡斯穆曾经非常害羞。自从担任绣工的翻译以来,她在与来自不同文化的人接触时变得越来越自信。
她每天放学后来上班。虽然她的收入不高,但她感到很满足,因为她可以养活自己,而不必向家人要零花钱。
卡斯穆说:“我的家人以前担心我的精神状态,但现在他们为我感到骄傲。”她补充说,她珍惜这份工作和接受教育的机会。
通过学习刺绣,Kassmoo发现了她对设计和艺术的浓厚兴趣以及她的数学天赋。她想成为一名工程师,把兴趣和事业结合起来。
“在未来的某一天,我希望回到叙利亚,用我的技能重建我们的家园,”卡斯穆坚定地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