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从来就不是一个适合胆小者的行业。每周工作至少6天,每周工作120小时是很常见的。但对于以保护自己的身心健康而臭名昭著的Z世代来说,这份工作中根深蒂固的残酷条件正成为他们的一大障碍。
高管们希望新员工经历与他们勉强熬过的相同的成人仪式,他们长时间的工作和坚持付出的心态,在Z世代银行家和他们的老板之间引发了一场文化战争。在英国,较年轻的员工正就工作时间和工作条件对管理者进行反抗,试图彻底改变这种等级制度。
薪水依然不错,大学毕业生找到工作前的平均奖金为6万英镑(合11.6万美元)。当你的其他21岁的同龄人在发霉的房子里省钱买除湿机时,这一点尤其有吸引力。但如今,随着科技和风险投资公司的收入潜力一样大——这些公司还提供英国最年轻的工作一代喜欢的混合工作津贴和康普茶文化——银行正在努力跟上步伐。
最近一轮糟糕的公关也于事无补。《华尔街日报》发现,许多公司的初级银行家都受到老板的指示,无视限制工作时间的规定,不记录工作时间。员工每周至少休息一天的规定经常被绕开。今年5月,美国银行(Bank of America)的一名员工在寻找工作时间更短的新工作后不久自然死亡,享年35岁,据报道,他每周工作100小时。本月,摩根大通(JP Morgan)对初级银行家实施了每周工作80小时的上限。
26岁的Lamide Elizabeth回忆说:“我确实有几次不得不去洗手间,只是哭了一会儿。”她在大流行期间以实习生的身份加入了摩根大通。她表示,部分压力来自每天12小时的办公时间和“非常非常紧迫的截止日期”。但“也有一种内在的压力,因为你周围有这么多高成就者,你觉得自己必须表现出来”。
她将投行的精神描述为一场意志的较量:“你足够强大,可以加入精英群体吗?你能跟上精英中的精英吗?…他们能够承受,如果你无法承受,那么你可能还不够好。”
根据猎头公司皮尔斯合伙人(Pearse Partners)的数据,去年,伦敦年薪最高的第一年分析师平均收入为8.5万英镑。他们还获得了60%的奖金,使他们的实得工资总额达到13.6万英镑。(订餐和打车回家也是家常便饭。)你可能会认为,有了这么多的现金流入,年轻人会像在BBC热播节目《工业》(Industry)中那样过着奢侈的生活。这部剧把年轻银行家的生活描写得令人难以置信的浮光似火(以及令人难以忍受的残酷)。
但对许多人来说,“这是一种‘进场,退出’的情况,”27岁的梅根·洛斯特(Meagan Loyst)说。她差点成为一名分析师,后来转行从事风险投资。她五年前从大学毕业,她说她所有在银行业的朋友都已经辞职了;考虑到高盛(Goldman Sachs)一年级分析师在2021年进行的一项调查,他们描述了“不人道”的工作环境、每周100小时的工作时间和持续的“虐待”(一位匿名投稿人写道:“我经历过寄养,这可能更糟。”)。
伊丽莎白补充说:“如果你的目标是在工作和生活之间取得良好的平衡,然后出去度假,享受假期,我认为你不会得到你想要的结果。”不过,她有一个更具体的短期目标:购买房产。到今年早些时候退出房地产行业时,她已经用现金买了一套房子,还在约翰内斯堡买了一套豪华公寓,比普通英国购房者完成第一套住房的时间早了近10年。
22岁的投资银行家让?卡伦伯格(Jean Kallenburg)表示:“我的大多数朋友都说,20多岁是人生中最好的阶段,应该尽情享受周末外出和旅行,而不是把这些宝贵的青春时光浪费在办公室环境中,尤其是每周80多个小时。”
她的心态——以及她第一年14.6万英镑的收入——有些不同。“我宁愿在20多岁的时候埋头苦干,享受30多岁的时光。”
在谈到自己的同行时,卡伦伯格表示:“他们肯定与前几代银行家不同,但更广泛地说,他们与大多数Z世代人口也有很大不同,至少以我的经验来看是这样。特别是投行是一条充满挑战的道路,很难保持活跃的社交生活,并优先考虑心理健康,”这些对年轻员工来说仍然非常重要。
最年轻的银行家和他们的上司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分歧。摩根大通(JP Morgan)前副总裁韦斯?阿奇克扎德(Wais Achikzad)现在是领导力和培训公司New Era Training的负责人。他说,老派人士很难接受Z世代的观念。
他表示:“副总裁及以上职位的人期望‘他们(年轻员工)必须经历我们经历过的事情’。”但他补充说,管理者不愿花精力与Z世代沟通,也不愿迎合他们的期望。资深银行家“只是希望他们进来,完成工作,然后回家,就像我们过去那样”。他们没有意识到的是,阿奇克扎德在谈到这种“明显的代沟”时表示,“情况已经不再是那样了”。
去年,他离开了这个工作了20多年的行业。在那个阶段,他的同事、守旧派和办公室里的年轻人之间存在着极端的代沟。
“随着差距的扩大,Z世代的反应越来越差,(我们看到)离职率更高,心理健康问题更多……他们也希望被当作人来重视,不幸的是,在华尔街和金融界,你是一个数字。”
他说,尽管人们的期望变了,但这个行业本身并没有改变。当时和现在一样,“你必须在精神上有很大的力量才能生存”。
贝恩咨询公司(Bain & Company)金融服务主管尼什玛?戈斯拉尼(Nishma Gosrani)表示,金钱已不足以让员工因工作条件而却步。这一点,再加上科技公司对最聪明的人才的竞争,正在从根本上改变进入这个行业的人。她表示:“申请这些大型银行的学生群体非常不同,更多是二线学生,而目前这个行业最优秀的人才在科技行业。”
在她职业生涯的头二十年里,“你在五大投行机构的实习项目中找不到任何一个位置”;如今,“形势大不相同”。
她表示,顶级投行“将首先举手表示,它们或许无法吸引到15年、20年前那样优秀的人才”。她补充称,虽然名牌大学的演讲厅曾经座无虚席,听业内知名人士演讲,但这种情况也在减少。
新冠肺炎疫情以及随后银行要求员工每周五天回办公室的呼吁,并没有帮助该行业日益下降的吸引力。
目标、可持续性和环境(在即将到来的工业季中被巧妙地串连在一起)也不是Z世代的关键驱动因素,他们不太可能像他们的祖先那样妥协。“他们不那么宽容,但对他们也更开放,”她说。因此,“雇主不得不更加努力地说服这些人或最优秀的人才加入这个行业”。
Z世代将继续控制这些雇主,直到这些银行找到更好的方法来安抚他们的年轻员工,或者找到更诱人的诱饵。目前,像洛斯特这样的Z世代员工,以及其他许多人都在考虑什么充其量是一个赚钱的垫脚石,而不是职业承诺,“银行业不是终点”。
《电讯报》,伦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