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份关于新兴技术对人类创造力影响的全球经济研究报告显示,未来4年内,音乐行业从业人员近四分之一的收入将被人工智能(ai)抢走。
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市场从每年30亿欧元(49亿澳元)增长到2028年预计的640亿欧元,视听行业的工作人员的收入也将减少20%以上。
周三,代表全球500多万创作者的国际作家与作曲家协会联合会(CISAC)在巴黎发布了这一调查结果。
注册《卫报》澳大利亚版的突发新闻邮件
该报告的结论是,尽管人工智能的繁荣将大大丰富科技巨头,但除非政策制定者介入,否则创作者的权利和收入流将大幅减少。
CISAC主席、前ABBA乐队成员Bj?rn Ulvaeus特别提到了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政府,他表示,这两个国家在制定政策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这些政策将在面对生成式人工智能时保护创造者。
Ulvaeus在一份声明中说:“在澳大利亚,新的参议院人工智能特别委员会报告令人鼓舞,充满希望。”
“通过制定人工智能政策的黄金标准,保护创造者的权利,同时促进负责任和创新的技术发展,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可以确保人工智能成为增强人类创造力的工具,而不是取代它。”
“全世界都在关注,他们做出的决定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上周,堪培拉参议院特别委员会发布了对人工智能未来影响的最终调查报告。在该报告的13项建议中,呼吁引入独立的人工智能立法,并加强对创意工作者的保护。
澳大利亚音乐版权管理组织Apra Amcos的首席执行官迪恩·奥姆斯顿(Dean Ormston)表示,这份全球报告承认人工智能带来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机会,但也暴露了世界各国政府采取行动保护创意权利和收入的迫切需要。
他在一份声明中说:“损失最大的是创作者。”
“我们的行业因人类的创造力而蓬勃发展。我们的词曲作者、作曲家和音乐出版商是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文化出口如此独特的核心。
“我们必须确保他们的工作得到强有力的保护,特别是土著文化和知识产权,以便人工智能平台尊重协议,增强而不是剥削第一民族的文化。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政府需要带头采取果断行动,保护创作者的生计和我们创意产业的未来。”
该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在大多数国家目前的监管框架下,创作者将在两个方面蒙受损失。生成式人工智能模型未经授权使用他们的作品,将蚕食通过版权获得的报酬,同时,随着人工智能生成的产出与人造作品相比更具竞争力,工作机会将会减少。
该报告预测,到2028年,生成式AI音乐的指数级增长将占传统音乐流媒体平台收入的20%左右,占音乐库收入的60%左右。
音乐行业的人工智能开发者和提供商将获得40亿欧元(高于2023年的1亿欧元),而视听行业的开发者和提供商将在同一时期获得50亿欧元。
报告警告称,这将是“直接来自未经许可复制创作者作品的收入,代表着经济价值从创作者向人工智能公司的转移”。
Ulvaeus说:“人工智能有能力开启新的、令人兴奋的机会,但我们必须接受,如果管理不善,生成式人工智能也有能力对人类创造者、他们的职业和生计造成巨大损害。”
“这两种情况中的哪一种会是结果?”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决策者的选择,以及目前正在世界各地进行的立法审查。
“至关重要的是,我们要正确制定这些规定,保护创作者的权利,并帮助开发一个保护人类创造力和文化的人工智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