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银(UBS)可能需要数年时间才能感受到新监管规定的冲击。此前,瑞士政府制定了旨在让这家“巨型银行”遵纪守法的计划,但这些计划缺乏细节,并预示着将其纳入法律的曲折政治过程。
这家总部位于苏黎世的银行的股价周三受到打击,此前德国财政部表示,在其“太大而不能倒闭”的建议中,设想在2023年对陷入困境的竞争对手瑞士信贷(Credit Suisse)实施纾困后,对瑞银和其他具有系统重要性的银行提出更严格的资本要求。但政府并未透露该计划预期的确切影响,分析师表示,加强市场监管机构英国金融市场监管局(Finma)、监管过高薪酬和改善担保的承诺,不太可能引起瑞银的严重警觉。
"联邦委员会提出的措施不足以最终有效监管银行业,"瑞士议会第二大党、中左翼社会民主党(SP)联合领导人Cedric Wermuth表示。
他表示:“不引入更严格的资本充足率标准的决定完全是一种疏忽,是对将不得不为此埋单的纳税人的嘲弄。”瑞士表示,可以对资本要求进行调整,以反映对国际子公司的敞口,以及银行的治理、复杂性和盈利能力,而无需设定具体门槛。
瑞士政府表示,“很难对拟议中的提高资本金要求的确切影响做出最终判断”,但辩称瑞士银行业将从中受益。
"联邦委员会确信,今日公布的报告指出了显著改善的方向,"德国财政部长Karin Keller-Sutter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不过,一名熟悉瑞银想法的消息人士表示,瑞银对该计划感到"放心",并希望在政治进程中争取不那么严格的条款。
瑞银拒绝置评。
一位消息人士称,立法改革在2026年之前不会实施,而瑞士政治的反复无常意味着,无论最终通过什么法案,都可能要到后来才会对瑞银产生影响。
这些措施并非意在进行重大改革,而是一系列旨在落实更多保障措施以降低银行业风险的措施。
政府希望在2025年上半年提出两套实施方案:一套是在条例层面上的变化,可以由内阁批准,然后是更深远的立法草案,提交议会。瑞士当局去年精心策划了对瑞士信贷的收购,允许瑞银以30亿瑞士法郎(33亿美元)收购其竞争对手,并创建了批评者所称的“怪物银行”,如果它解体,可能会颠覆经济。
这笔钱只是瑞士信贷最近市值的一小部分,并引发瑞银股价随后上涨60%。
这家超负荷运转的银行目前拥有约1.7万亿美元的资产负债表,是瑞士经济规模的两倍。
伯尔尼大学(University of Bern)的监管专家彼得?V?昆兹(Peter V Kunz)称,这些提议是典型的瑞士妥协方案。
"字里行间我读到的是:'让我们交叉手指,希望瑞银不要出事',"他说。他表示,有效的措施需要是国际性的,并指出:“瑞士不可能事事独善其身。”
细节仍不清楚
分析师表示,更严格的资本要求可能会限制投资者的回报,尽管细节仍不明确。
KBW分析师托马斯?哈雷特(Thomas Hallett)表示:“需要更多细节才能确定。”
这种不确定性带来了一些风险。
瑞银前十大股东之一在1月对路透表示,如果瑞银希望继续作为一家瑞士银行,解决有关瑞士监管的争论至关重要。
该股东补充称,Finma和西班牙央行需要对其业务模式感到满意,否则就可能会对一家如此规模的银行所带来的风险产生摩擦。
银行负担沉重
瑞士银行家协会(Swiss Bankers Association)表示,该计划可能会引发“一波监管浪潮,给银行和整个经济带来巨大负担”。瑞士经济政策研究所(Institute for Swiss Economic Policy)研究员阿德里埃尔?约斯特(Adriel Jost)表示,这些提议表明,对银行的“补贴”仍然存在。
他表示:“无论是通过提供紧急流动性、收购不良资产、再融资还是临时国有化,这都将使瑞士在下一次危机中付出高昂代价。”
“这是一个大胆的赌注,提前略微加强监管可以改变这种状况。——路透社
约翰·雷维尔为路透社撰稿。这里表达的观点是他自己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