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谁?
在成长过程中,我总是感到在两个世界之间挣扎:我父亲的印度血统和我母亲的梅拉瑙根。
虽然这种独特的文化挂毯赋予了我大量丰富的经历,但它也带来了复杂性,因为我经常发现很难定义自己的身份。
多年来,我一直在与没有归属感的感觉作斗争,觉得自己是一个陌生人。
作为一个孩子,我发现自己无法解释我的背景。反复回答同样的问题,又找不到一个可接受的答案,真是令人厌烦。
我遇到的大多数人最初的反应都是怀疑。他们看着我问道:“你是马来西亚人吗?”你是哪里人?”
“我是马来西亚人。”
“你看起来不像马来西亚人。”
我会带着熟练的微笑回答:“真的吗?”
每次,他们都会问:“你到底是哪里人?”
我会再次回答:“马来西亚是我的祖国。我在沙捞越出生和长大。”
通常,这会导致进一步的困惑,他们会开始猜测我的父母和祖先来自哪里。
其他时候,他们会固执地认为我是马来人,即使经过无数次解释。我只能叹了口气,喃喃地说:“这太复杂了。”
在学校里,由于我的混血血统,我被贴上了“异类”的标签;而在家庭聚会上,我有时觉得自己像个局外人,因为我无法完全与我的大家庭中的任何一方建立联系。
年轻时的自己因为泰米尔语和梅拉瑙方言的有限流利程度而感到被排斥。这些经历让我感到支离破碎,好像我不属于任何地方。
在印第安人和梅拉瑙人身份之间做出选择的压力只会加剧我的困惑,让我质疑自己到底是谁。
成熟后,我意识到我的身份并不是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定义。我开始明白,我的双重文化背景并不是冲突的根源,而是力量的源泉。
我学会了拥抱我的独特性,而不是通过拒绝我的背景来淡化我的差异。
有了这种新发现的理解,我有了一种赋权的感觉。我意识到,我不必在印度人或梅拉瑙人之间做出选择;我可以两者兼得。
我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接受两种文化的各个方面,从参加屠灯节的庆祝活动到与我的大家庭一起庆祝逾越节。
我也开始把每种文化的元素融入我的日常着装中。接受我的两种血统让我拥抱了真实的自我,摆脱了社会期望的束缚。
我发现自己对各种形式的多样性之美敞开了心扉。我开始欣赏马来西亚丰富多彩的文化,不再将其视为分裂之源,而是团结之源。
无论是通过讲故事、美食还是音乐,我都喜欢与他人分享我的经历。通过庆祝,我找到了与家人、社区和国家的联系。
我的经历并不完全是独一无二的。这是许多马来西亚人的共同经历,他们和我一样,跨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文化世界。
在马来西亚这样一个多元化的国家,我们的多元文化身份是我们最大的优势;这证明我们有能力包容差异,找到共同点。
我们的身份是复杂的,受到无数因素的影响,包括文化、传统和个人经历。
通过同情和理解,我们可以创造一个更具包容性的社会,一个庆祝我们不同背景的丰富性并拥抱我们共同人性之美的社会。
我从社会期望的束缚和单一身份的压力中找到了解放。
我是印度人。我是Melanau。我是马来西亚人。我为自己的文化背景感到自豪。
17岁的Amirah是砂拉越的一名学生,她是BRATs青年记者计划的参与者,该计划由the Star 's Newspaper-in-Education (Star- nie)团队运营。有关BRATs计划的最新信息,请访问facebook.com/niebrats。
结合文章主题,开展以下英语语言活动。
你对自己的文化背景了解多少?列出尽可能多的信息,包括语言、食物、服装、音乐和习俗。然后,把它送给你的朋友。
马来西亚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大熔炉。你可以向外国朋友介绍的另一种马来西亚文化是什么?给他或她写一封电子邮件。
星报的教育报纸(Star- nie)计划在全国的中小学推广英语的使用。如有查询,请电邮至starnie@thestar.com.m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