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武汉大雨过后,杨泗港大桥下出现了一道独特的水幕景观,江水与雨帘交织的美景被市民拍摄上传网络,迅速走红。这段视频不仅获得网友热烈点赞,还被央视新闻抖音账号转发,累计收获643.4万点赞和16.6万条评论。当人们将视频画面倒放时,更呈现出令人惊叹的视觉效果。
然而美景背后却引发争议。市民发现桥下空间被围栏封闭,改造成"江影·杨泗港城市灯光音乐社",现场标榜"白天归老板,夜晚归江影"的标语引发不满。运营方要求100元入场费和299元最低消费的做法,激起武汉市民强烈抗议。面对舆论压力,相关部门作出解释:100元是押金可退还,场地去年7月已备案,围栏是为控制300人客流上限。
调查发现,该桥下空间改造项目去年12月通过招标,由国企以333万元中标。按照规划,这里将打造为多功能城市文化客厅,承诺提供免费茶饮和服务引导。但《武汉市桥梁隧道安全管理条例》明确规定,桥下空间用于公益用途不得收费,这与运营方"半公益"的定位产生矛盾。类似情况在武汉并非个例,长江二桥下的电影营地同样存在强制消费问题。
事件曝光后,杨泗港桥下围栏最终被拆除。但运营模式的争议折射出城市公共空间商业化运营与公益性之间的矛盾。相关企业背景调查显示,部分项目存在政企不分的模糊地带,这引发了公众对公共资源合理利用的深入思考。
本信息来自互联网,不代表导读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frfey.com/news/70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