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阿哥vca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热点资讯 » 正文

人为造成的全球变暖率创历史新高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01-18 06:37:46    来源:本站    作者:admin    浏览次数:71    评论:0
导读

    根据50多位国际顶尖科学家的最新研究,人类造成的全球变暖正以每十年0.26摄氏度的速度推进,这是有记录以来的最高速度。

  

  根据50多位国际顶尖科学家的最新研究,人类造成的全球变暖正以每十年0.26摄氏度的速度推进,这是有记录以来的最高速度。

  利兹大学主导的第二份年度《全球气候变化指标》报告显示,在过去十年(2014-2023年),人类活动导致的气温上升至1.19°C,高于2013-2022年(去年报告中提出的)的1.14°C。

  仅从2023年来看,人类活动造成的变暖达到1.3°C。这比我们在2023年经历的变暖总量(1.43°C)要低,这表明自然气候变率,特别是厄尔尼诺Ni?o,也在2023年的创纪录温度中发挥了作用。

  分析还表明,剩余的碳预算——在我们承诺将全球变暖控制在1.5°C之前可以排放多少二氧化碳——只有大约2000亿吨,大约相当于目前5年的排放量。

  2020年,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计算出,1.5°C的剩余碳预算在3000至9000亿吨二氧化碳范围内,中心估计为500亿吨。从那时起,二氧化碳排放和全球变暖一直在继续。在2024年初,1.5°C的剩余碳预算为1000至4500亿吨,中央估计为200亿吨。

  全球气候变化指标项目由利兹大学普里斯特利气候未来中心主任皮尔斯·福斯特教授协调。他说:“我们的分析表明,尽管气候行动减缓了温室气体排放的增长,但人类活动导致的全球变暖水平在过去一年中继续上升。”全球气温仍在朝着错误的方向发展,而且速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快。

  “我们的分析旨在追踪人类活动造成的长期趋势。观测到的温度是受短期自然变化调制的这种长期趋势的产物。去年,当观测到的温度记录被打破时,这些自然因素暂时使长期变暖增加了10%左右。”

  这一警告发出之际,气候专家正在波恩开会,为11月在阿塞拜疆巴库举行的第29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做准备。

  关于气候状况的科学信息的权威来源是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但由于其下一次重大评估要到2027年左右才会进行,这就造成了“信息缺口”,特别是在气候指标迅速变化的情况下。

  这份新报告还附带了一个开放数据、开放科学平台——气候变化追踪者的全球气候变化指标仪表板,该仪表板可方便地获取有关关键气候指标的最新信息。

  由50多位科学家在《地球系统科学数据》(Earth System Science Data)杂志上发表的最新指标报告,也为全球航运业减少硫排放的影响提供了新的见解。硫通过将阳光直接反射回太空,并帮助形成更多的反射云,对气候有冷却作用,但这些排放的持续减少已经减轻了这种作用。

  尽管这被去年加拿大野火的气溶胶排放所抵消,但报告称,长期趋势表明,我们可以预期的气溶胶排放的降温量正在继续下降。

  其他主要发现:

  过去十年(2014-2023年),人类活动导致的气温上升至1.19°C,高于2013-2022年(去年报告中提出的)的1.14°C。

  在仪器记录中,人为引起的变暖一直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在2014-2023年期间,每十年大约达到0.26°C。

  如此高的变暖速度是由温室气体排放的共同作用造成的持续高位,相当于530亿至每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为9吨,而每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为10吨空气质量的持续改善,减少了大气中粒子引起的人为冷却的强度。

  高温室气体排放水平也在影响地球的能量平衡:海洋浮标和卫星正在追踪进入地球海洋、冰盖、土壤和大气的前所未有的热量流。这一热流比长期平均水平高出50%。

  福斯特教授补充说:“化石燃料排放约占所有温室气体排放的70%,显然是气候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但水泥生产、农业和森林砍伐等其他污染源以及硫排放水平的降低也导致了气候变暖。”

  “迅速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实现净零排放,将限制我们最终经历的全球变暖程度。与此同时,我们需要建设更具复原力的社会。2023年全球发生的野火、干旱、洪水和热浪造成的破坏绝不能成为新的常态。”

  希望该报告将在新的国家自主贡献(Nationally Determined Contributions)中发挥重要作用。国家自主贡献是世界上每个国家都承诺在2025年前向《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提交的改进后的气候计划,旨在减排和适应气候影响。

 
(文/admin)
打赏
免责声明
• 
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我们均标明出处,如果您不希望我们展现您的文章,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
0相关评论
 

(c)2023-2023 www.agvc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20240884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