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4日,在日本静冈市骏河区的JR静冈站外,人们在烈日下行走。(每日/ Koichi Tanno)
东京——炎炎夏日已经席卷了整个日本,白天气温飙升至35摄氏度,甚至更高。在经济学中,人们认为气温升高会促进夏季的消费支出,但极端高温真的对经济有积极影响吗?高温天气通常意味着好天气,这将鼓励消费者外出消费。据信,当这种循环持续下去时,极端高温会对消费产生积极影响,有时被称为“极端高温效应”。
某些产品在极端高温的影响下性能良好。据日本开发银行(Development Bank of Japan)称,与气温在30-34.9摄氏度之间或微热的天气相比,在35摄氏度或以上的“极热天气”,西瓜、冰淇淋、果子露和饮料(不包括绿茶)等商品上的支出增加得更多。最近,便携式风扇和冷却毛巾等预防中暑的产品已经开发出来,并已上市,让消费者感到高兴。
然而,在酷暑的情况下,这种经济效益并不总是显现出来。第一生命研究所(Dai-ichi Life Research Institute Inc.)首席经济学家星野刚也(Takuya Hoshino)研究了日常消费支出与最高气温之间的关系,发现在35摄氏度左右,消费趋势发生了显著变化。
2024年5月29日,在东京中央区长野县银座信息中心,人们看到了杏糖浆刨冰。(每日/ Natsumi Hara)
在最高温度在30到34.9摄氏度之间的日子里,温度越高,消费就越多。相反,在极端炎热的天气里,温度越高,消耗越少。其中一个原因可能是对中暑的警惕加剧,导致更多的人避免不必要的外出。星野指出:“我们需要警惕,过度炎热的夏季可能会降低消费。”
过热也会使家庭财务紧张。如果为了抵御高温而增加空调的使用,电力消耗将大幅增加,电费也会随之上涨。高温还会对蔬菜的生长产生不利影响,尤其是卷心菜和生菜等多叶蔬菜。
第一生命研究所的高级执行经济学家Yoshiki Shinke说:“如果夏季过热,蔬菜价格可能会从夏季上涨到秋季。蔬菜是人们经常购买的熟悉商品,这意味着与其他商品相比,当蔬菜价格上涨时,消费者会更加警惕。这可能会影响消费。”
虽然日本政府正试图通过固定税收减免、恢复电力和城市煤气费补贴等措施来重振消费,但新客警告说,“酷暑可能会成为(经济)意想不到的对手。”
(日文原文:经济新闻部浅川太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