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在位于海牙的国际法院(ICJ)的司法大厅“热情地”请求对全球气候危机采取果断的法律行动。
在以“国家在气候变化方面的义务”为主题的咨询程序中,由副检察长梅纳多·格瓦拉(Menardo Guevarra)率领的代表团提出了令人痛心的证据,证明菲律宾极易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并呼吁在现有法律框架下加强国际问责制。
菲律宾驻荷兰大使爱德华多·马拉亚在去年12月3日举行的会议开幕式上强调了气候变化带来的生存威胁,称其为“人类面临的最大挑战”。
他强调菲律宾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台风和不断上升的气温。从2024年10月到11月,包括3次超级台风在内的7次台风席卷了全国,造成了25.8万多人流离失所,20多万户房屋被毁。
2013年造成8000多人死亡的超强台风“尤兰达”(海燕)被认为是对全球变暖影响日益加剧的严峻提醒。该代表团还指出,海洋温度的惊人上升导致了广泛的珊瑚破坏和粮食安全威胁。
与此同时,格瓦拉副检察长以极端天气事件和社会经济中断为例,提出了科学证据,证实了全球变暖超过1.5摄氏度的可怕后果。
他说,人为温室气体排放造成的环境危机需要紧急的集体行动。
菲律宾援引国际法律先例,包括跨境损害原则和尽职调查原则,主张各国必须根据习惯国际法、人权公约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Unclos)等条约对其对气候变化的贡献负责。
联合国驻日内瓦办事处常驻代表卡洛斯·索雷塔(Carlos Sorreta)将气候危机描述为对基本人权的侵犯,对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威胁。他引用联合国大会决议和主要人权条约,认为各国有义务保护其公民免受气候变化造成的可预见的伤害。
此外,菲律宾强调其创新的国内法律补救办法,即卡利卡桑令状,是国际适用的典范。这一法律工具旨在为大规模环境损害提供迅速的正义,并被提议作为全球法律补救的潜在框架。
菲律宾代表团在结束发言时敦促国际法院就各国应对气候变化的责任提供权威指导。
格瓦拉呼吁承认国家对温室气体排放的责任,并建立补救机制来保护脆弱的国家和子孙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