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认为自己是基督徒的人都会有自己想象中的拿撒勒人耶稣的形象。很少有人真正知道他是谁,他做了什么,说了什么,或者被报道说过什么。大多数人都知道他的父母很穷,出生在伯利恒的一个马槽里,也就是现在的约旦河西岸。他们从耶稣受难日受难剧中知道他是一个被耶路撒冷统治当局诬告并判处死刑的人。他们将他逮捕,监禁,折磨并处决当时占领巴勒斯坦的罗马人。让我们考虑一下他过去和现在是什么样的人。
很少有人,甚至很多神职人员,会从头到尾读完四部福音书中对耶稣生平的描述。这些历史记载的作者是马太、马可、路加和约翰,他们详细地描述了耶稣这个人,并讲述了他的言行。前三位似乎都有另一位门徒的书面记录的副本,他们从中复制故事,并将它们添加到自己的文件中。只有约翰有自己的讲故事风格。
因此,我们可以从这些历史记载中了解到一个有着非凡的才智、洞察力和智慧,过着简朴生活的人的性格。他是一个对他的人类同胞,尤其是穷人、受压迫者、被遗弃者、妇女和儿童充满同情心的人。他有非凡的勇气,有强大的自信和魅力。
拿撒勒的耶稣把自己定位为社会上最贫困、最受剥削的群体,这让富裕的长老、宗教领袖和受过教育的精英感到震惊和不安。他们是穷人、病人和被抛弃的人,没有任何重要性、地位或任何权利。精英和宗教领袖认为他们是被上帝诅咒的罪人。然而,他们认为自己是被祝福和被选中的,是这个国家中最高尚、最高尚和最重要的。
妇女和儿童在当时没有地位和权利,但耶稣明确确立了他们的平等权利和尊严。在一次与社区领袖的会议上,他叫一个孩子站在领袖面前,对他们说:“凡谦卑自己像这小孩子的,在天国里必为大;凡为我的名接待一个这样的孩子的,就是接待我。”(马太福音第18章\ u20135)
耶稣不承认或承认不同社会阶层可能拥有的声望和地位。他可能与所有人类团结一致,但他站在了穷人、最弱势群体和那些生活中较少的人一边。孩子是他的首要任务。他认为自己是人类中的一员,与人类团结一致。他希望所有人都抛弃骄傲、傲慢、种族主义、歧视、自私和野心,永远不要支配别人,而是和谐相处。
他对所有人都很谦虚和诚实,但他坚定地坚持他所分享和生活的价值观。他以身作则,亲自为弟子洗脚,鼓励他们平等待人,互相服务,为他人牺牲生命。人子来,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并且要舍命,作多人的赎价。(马太福音20:28)。
他告诉我们,“没有比为朋友献出生命更伟大的爱了”,与穷人、被剥削者和受虐待者做朋友就是追随他的脚步。
耶稣的观点是,只有当人们互相帮助和服务时,他们才能成为完全的人。当他们彼此相爱,承诺以自己的才能和天赋为人类服务,成为朋友和帮手时,他们的生活将更加充实。
他曾经讲过一个旅行者的故事,他被强盗袭击,被扔在路边等死。一个简单的商人,一个陌生人,一个局外人,不是犹太人,是唯一一个停下来帮助他的人,而之前来的人都匆匆离开了这个人。这个商人不害怕,冒着被袭击和抢劫的危险。商人清洗并包扎了旅行者的伤口,把他带到厕所,并支付了他在康复期间的住宿费。在这个故事中,耶稣教导我们,服务人类,做好事,爱邻居,是对行动的信仰,总有一天,它会战胜暴力和不法行为。
他打破传统,邀请他的门徒做他的朋友,而不是仆人。从今以后、我不再称你们为仆人、因仆人不知道主人所作的事。我乃称你们为朋友。因我从我父所听见的、都告诉你们了。(约翰15:15)
很明显,他希望他们继续他的工作,将一个不公正的、有阶级意识的社会从一个极端贫困、不平等和压迫的社会转变为一个所有人,不管他们的宗教、肤色、国籍或性别,都能在一个充满关爱和支持的社区中共同生活的社会。
耶稣相信人们可以像好邻居一样互相爱护和帮助。尽管实现这一理想看似不可能、遥不可及,但他坚信,人们可以选择改变,并受到鼓舞,致力于行善、反对邪恶,而善良、真理和正义最终会胜出。这就是他所说的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