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阿哥vca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新闻 » 正文

在海浪中航行:在气候变化中加强海啸防范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03-11 21:23:27    来源:本站    作者:admin    浏览次数:105    评论:0
导读

      泰国曼谷,11月4日(IPS)——今年的世界海啸意识日是对2004年灾难性印度洋海啸20周年的反思。海啸在14个国家造成22

  

  

  泰国曼谷,11月4日(IPS)——今年的世界海啸意识日是对2004年灾难性印度洋海啸20周年的反思。海啸在14个国家造成22.5万人死亡,并强调迫切需要进行有效的海啸防范,特别是在面临日益严峻的气候变化挑战的情况下。

  海平面上升、海洋温度升高以及极端天气事件更加频繁,加剧了沿海社区面临的风险。

  海啸通常由地震事件、海底滑坡和火山活动引发,是一种连锁灾害,可能导致洪水、海岸侵蚀甚至蚊媒病毒传播等进一步的危害,特别是在脆弱的沿海地区。

  这些事件突出表明,需要对跨境风险管理采取更全面和综合的办法,特别是在社会经济脆弱性已经很严重的人口稠密的沿海地区。了解这些级联影响和增强复原力的关键是采用多灾害风险管理方法。

  2004年海啸的后果导致建立了印度洋海啸预警和减灾系统,该系统向27个印度洋盆地国家提供重要的海啸预警和减灾服务。联合国秘书长呼吁人人享有早期预警等倡议旨在使这些系统具有包容性并可供所有社区使用,从而进一步加强我们的集体复原力。

  多灾害早期预警系统(MHEWS)对于减轻包括海啸在内的各种自然灾害的风险至关重要。它提供及时警报,以保护生命和减少极端地球物理和气候事件造成的经济损失,无论这些事件是单独发生的,同时发生的,还是连续发生的。

  20年来,亚太经社会海啸、灾害和气候防备多捐助方信托基金在支持加强预警系统和建设沿海社区抗灾能力的举措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该信托基金已成为一个宝贵的筹资机制,为各国建立适合用途的多边平台,以获取和共享重要数据、工具和专业知识,通过共享预警解决方案培养一种抗灾文化。

  虽然在区域主动海啸预警和减灾系统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但仍需继续努力,以确保亚洲和太平洋能够抵御未来的海啸威胁。三个这样的加速动作是:

  促进区加强合作,为共担风险做好准备

  区域合作对于有效的灾害管理仍然至关重要。合作努力使各国能够共享观测网络、关键数据、技术资源和最佳做法,从而共同提高防备和应对未来海啸威胁的能力。在西北印度洋可以观察到这样一个例子。

  印度、伊朗、巴基斯坦、阿联酋和阿曼认识到Makran俯冲带的近场海啸威胁,共同开发了统一的概率海啸危害评估,目前用于为风险知情决策提供关键信息,例如疏散计划和国家海啸预警链,将在20分钟内采取行动。

  解决系统中各级存在的差距

  从全球到地方,海啸预警系统应该代表一个无缝的价值链。印度洋和太平洋能力评估涵盖了现有端到端的海啸预警和减灾系统的所有方面,并确定了需要改进的目标领域——从上游到下游。

  通过了解进展和差距,各国可以确保在风险知情的情况下做出决策,以实施适合其具体需求的气候行动,同时还可以通过政府间和多方利益攸关方合作促进加强跨界协同效应。这次重新评估的结果将成为未来旨在加强印度洋和太平洋海啸抵御能力的战略的关键参考点。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海洋学委员会的领导下,在亚太经社会海啸、灾害和气候防备信托基金、亚洲开发银行、瑞士发展与合作署和意大利外交与国际合作部的支持下,为政策和决策者提供了评估和随附摘要,将于2024年纪念印度洋海啸事件20周年和2025年纪念太平洋海啸预警系统(PTWS)成立60周年之际出版。

  备灾资金充足

  虽然我们看到已经取得了进展,但气候变化继续加剧了灾害的影响,包括那些由地球物理原因引起的灾害。增量适应和零敲碎打的投资将不再足够。

  需要大幅增加灾害风险融资,扩大融资机制。越来越明显的是,在备灾方面的投资远比灾后的支出更具成本效益。目前的适应资金水平不足以满足变革性适应的需要。

  虽然在区域主动海啸预警和减灾系统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但继续对该区域独特的多捐助方协调信托基金进行投资,对于确保亚洲及太平洋保持对未来海啸和气候相关威胁的抵御能力至关重要。通过建立在社区参与基础上的区域合作,并在减少灾害风险方面增加投资的推动下,为下一代创造一个更具复原力的未来是指日可待的。

  Sanjay Srivastava是亚太经社会减少灾害风险科科长;Temily贝克是亚太经社会减少灾害风险科方案管理干事;Nawarat Perawattanasakul是亚太经社会减少灾害风险科实习生

  源:联合国生态系统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亚太经社会)

  IPS联合国局

  ?Inter Press Service(2024) -保留所有权利

 
(文/admin)
打赏
免责声明
• 
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我们均标明出处,如果您不希望我们展现您的文章,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
0相关评论
 

(c)2023-2023 www.agvc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20240884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