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科睿唯安宣布不再赋予eLife期刊SCI影响因子,这一决定对这本跨学科生物学杂志产生了显著影响。此前,eLife的影响因子为6.4,而失去这一指标后,来自中国的投稿量骤减80%。eLife主编Timothy Behrens博士透露,中国科学家对影响因子的高度依赖是主要原因,因为科研经费资助和职称评定都与此紧密相关。
eLife成立于2012年,由美国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英国Wellcome基金会及德国马普学会共同支持,创始主编为诺贝尔奖得主Randy Schekman。该期刊以开放获取和创新的同行评审系统著称,审稿人和编辑共同讨论意见,吸引了众多科学家参与。eLife还率先采用预印本+评审意见的发布方式,降低文章处理费至2500美元,远低于同类期刊。
尽管eLife采取“不拒稿”政策,但并非来稿必登。编辑团队会严格筛选,约27%的投稿能进入审稿流程。审稿人使用标准化关键词评价论文质量,如“里程碑式的”或“可靠的”,确保透明公开。Behrens博士强调,eLife不发表低质量文章,每篇论文平均经过8位科学家的审阅。
eLife的模式体现了对开放科学的追求,旨在将论文控制权“还给科学家”。然而,在当前科研评价体系下,打破对影响因子的依赖仍面临挑战。Behrens博士认为,学术出版需要多样化,未来应建立更开放的发表后评审生态系统。尽管前路艰难,eLife的实践为改革传统出版模式提供了有益探索。
专访eLife主编:失去影响因子,中国来稿减少了80%
知识分子
2025年6月《自然》最新研究速览
2025年6月12日出版的《自然》杂志第642卷8067期发表了多项前沿科学研究成果,涵盖了物理学、化学、地球科学、农学和生物学等多个领域。这些研究通过创新方法和技术手段,为相关学科带来了突破性进展。在物理学领域,D. Kraus等人利用X...
滚动播报|2025-06-17 14:00
《科学》最新研究速览(2025年6月)
《科学》杂志2025年6月5日刊(第388卷6751期)刊登了多项前沿科研成果,涵盖了材料科学、医学、物理学和化学等多个领域。在材料科学方面,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新型被动冷却涂料。该涂料通过优化热光学和传质特性,实现了88-92%的太阳反射率...
滚动播报|2025-06-09 15:56
2025年6月《自然》期刊最新研究亮点速览
这篇《自然》期刊2025年6月5日刊载的多篇研究论文涵盖了物理学、化学、生态学等多个领域的前沿发现。文章内容丰富,涉及多个学科交叉研究,为相关领域的科研工作提供了重要参考。在物理学方面,研究团队发现矮星系中存在意外的群集模式,这一现象对现有...
滚动播报|2025-06-08 17:48
论文写作秘籍:从晦涩难懂到过目不忘
在当今科研领域,科研成果的数量呈爆发式增长,如何让自己的研究脱颖而出成为关键问题。当期刊为研究成果进行宣传报道时,传统的文字描述、数据表格和电镜图片往往难以吸引读者注意,导致多年心血可能被埋没在信息海洋中。科学可视化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工...
滚动播报|2025-06-06 21:48
白宫儿童健康报告陷造假风波 虚假论文引质疑
近日,《纽约时报》发布了一篇报道,对美国白宫"Make America Healthy Again"委员会发布的儿童健康报告提出质疑。报道指出,该报告中引用了多篇并不存在的研究论文,导致其数据和结论的可靠性受到严重影响。这份报告原本旨在为儿...
IT之家|2025-06-02 08:56
教授指导高中生发论文引争议,多篇研究被撤
越南国家大学附属自然科学大学物理系副教授黎光韬近期陷入舆论风波。他刚获得"杰出科学家"荣誉,就因一篇被撤稿的论文引发争议。这篇发表在《智能与模糊系统杂志》的论文因涉嫌研究真实性和同行评议问题被撤回,特别引人关注的是论文作者中包含三名高中生和...
滚动播报|2025-06-01 17:42
2025年5月29日《自然》最新论文速览
这篇《自然》期刊2025年5月29日刊载的多篇研究论文涵盖了天文学、材料科学、化学和地球科学等多个领域的重要发现。以下是几项代表性研究的简要介绍。在天文学领域,一项研究揭示了一个红移z≈2.7的星系合并系统中,类星体辐射对伴星系气体性质的直...
滚动播报|2025-06-01 17:35
45岁发首篇论文,退休后迎来科研高光
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位非科班出身的古生物研究者杨杰的科研历程。他38岁从文科转行进入古生物学领域,45岁发表首篇论文,50岁首次在Nature发表成果,62岁时又以第一作者身份在Science发表论文,实现了Nature、Science和PNA...
滚动播报|2025-05-30 21:42
《科学》最新研究速览(2025年5月22日刊)
《科学》杂志2025年5月22日刊(第388卷6749期)刊登了多领域前沿研究成果。本期内容涵盖物理学、生物学、生态学和化学等学科的重要发现,展现了科学家们在各自领域的最新探索。物理学方面,杨振林团队发现了一个由共同包层演化形成的脉冲星-氦...
滚动播报|2025-05-29 21:07
近五成教师担忧学生论文过度依赖人工智能
随着毕业季的到来,AI技术与学术论文写作的关系再次引发热议。麦可思研究院最新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虽然大多数教师认可AI在论文写作中的辅助作用,但如何规范使用、防止学生过度依赖,成为当前教育领域面临的重要课题。调查数据表明,21%的教师支持学...
滚动播报|2025-05-28 08:45
90后学者李海增去世9个月后论文登上国际顶刊
《自然》子刊《自然综述:清洁技术》5月19日发表了一篇关于无机电致变色智能窗户提升建筑能效的综述文章。令人唏嘘的是,作者名单中出现了一位已故青年学者——山东大学教授李海增。这位年仅34岁的科研新星去年8月因突发心梗离世,距离文章发表已过去9...
滚动播报|2025-05-26 14:54
学术论文惊现辱骂第二作者,期刊紧急回应
近日,一篇发表在计算机领域顶级期刊上的论文因正文中出现不当内容引发广泛关注。这篇题为《MPCT: Multiscale Point Cloud Transformer With a Residual Network》的论文于2024年刊登在...
滚动播报|2025-05-26 10:10
本信息来自互联网,不代表导读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frfey.com/news/6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