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美国大屠杀纪念博物馆,由Landauin der Pfalz,档案馆和博物馆提供
“我们的犹太教堂着火了!”
曼弗雷德·斯瓦森斯基拉比扔下电话,跑到他的礼拜场所。当时是凌晨两点,但天空已经很亮了。当他走近柏林王子摄政大街犹太教堂(Synagogue Prinzregentenstrasse)时,为了不让人认出他,他压低了帽子。德国士兵在里面用汽油点火。在附近,消防队员站在一旁,确保火势不会蔓延到其他建筑物。
水晶之夜是斯瓦森斯基和任何经历过1938年11月9日至10日大屠杀浪潮的犹太人永远不会忘记的一个夜晚。
在水晶之夜,也被称为“碎玻璃之夜”,反犹暴徒在德国及其领土上恐吓犹太人。他们破坏房屋和企业,袭击和骚扰犹太人,并摧毁他们的礼拜场所。水晶之夜展现了一幅即将到来的可怕景象:600万欧洲犹太人被歼灭。
到1938年,反犹太人的言论在德国已经变得很普遍。多年来,纳粹党通过了限制犹太人生活的反犹法律,从减少大学里犹太学生的数量到强迫犹太人携带身份证,以及禁止犹太人拥有大多数企业。
1938年11月7日,波兰犹太人赫歇尔·格林斯潘(Herschel Grynszpan)枪杀了德国驻巴黎外交官恩斯特·冯·拉特(Ernst vom Rath)。纳粹党以两天后拉特之死为借口煽动反犹太主义。宣传部长约瑟夫·戈培尔(Joseph Goebbels)发表讲话,将袭击归咎于犹太人,并暗示政府不会采取任何措施防止对德国犹太人的报复。
突然间,针对犹太人的暴力在整个德国及其领土上爆发。暴徒袭击了约7500家犹太人拥有的商店和企业,打破窗户并进行抢劫。他们闯入犹太教堂,破坏教堂内部,砸碎他们能找到的一切,烧毁了1000多个礼拜场所。
暴民袭击犹太人,在大街上殴打和羞辱他们,造成至少96人死亡。他们围捕了大约3万名犹太男子,逮捕了他们,并将大多数人送进了集中营。尽管这些袭击看起来是随机的,但大多数都是由纳粹党信徒实施的,他们在警察视而不见的情况下接到了骚乱的指示。
破坏是毁灭性的,但这仅仅是个开始。“首先他们烧毁了犹太教堂,”丹尼斯·乌尔斯坦(Dennis Urstein)回忆说,他14岁时在维也纳经历了水晶之夜。“然后人们被放在街上,打扫街道,被唾弃,被殴打,被称为种族歧视……我无法理解。”我不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
事后,德国政府指责犹太人对他们的袭击,对德国犹太人征收巨额罚款,并强迫他们交出因损失而获得的保险赔款。一系列严格的反犹法律接踵而来。尽管“水晶之夜”发生在阿道夫·希特勒开始实施他的“最终解决方案”——屠杀全欧洲犹太人——的三年前,但这场暴力暴行标志着大屠杀的开始。